潘市镇高江村:兴产业引项目 美乡村富乡亲
2021-02-09 19:16:0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祁阳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李强 | 作者:黄强 谭云文         

潘市镇高江村是石洞源水库坝区移民村,山高路陡田少,是省级贫困村。近年来高江村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、土法酿酒等特色产业,并依托邻近李家大院和陶铸故居两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位置优势,建立特色民宿、农家乐。以前无人问津的贫困村成为秀美富裕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。

在潘市镇高江村的食用菌生产基地,十几名工人们正忙着装包菌袋,为下一阶段的食用菌生产做准备。食用菌生产季节长,村民一年基本都有事可做。52岁的卢春花今年在这里工作了九个多月,增收了近两万元。

潘市镇高江村村民:卢春花

现在这个厂办起对我们生活改善蛮多,一天赚得差不多100块钱天,比以前富裕多了,以前在家里面就是带小孩,种点土,赚好多钱不到。

潘市镇高江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53人,村里山高路陡田少。如何让村民脱贫致富,驻村扶贫队和村支两委苦思冥想决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。2018年,采取“扶贫资金+村民自筹”的方式,完成投资100余万元,建成高标准食用菌培育大棚3个。年产平菇45万斤,年收益达到60万元,解决了近60名移民和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。

高江村食用菌基地负责人:伍吉亮

 我们今年一共就是生产了15万包,15万包一个包大概产量就是3斤多,3斤多我们一年就是生产产量就是45万、50万左右。我们每一天最多的人数就有30多个人,最少反正每一天,好像生产菌包生产完了采菇每天最少都要用10多个人来采菇,她们每一天的工资大概就是70左右,很多就是按计件的。

高江村地处李家大院和陶铸故居两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间位置。如何充分利用这个地理优势发展旅游?在走访中,扶贫工作队了解到夯土建筑是高江村的一大特色,于是邀请天圆地方规划团队实地考察,并与其达成合作,共同开发旅游项目。同时向市移民局争取项目资金120余万元,建设“祁山隐·夯土部落”特色旅游项目。

目前,精心打造的“夯土部落”民宿、农家乐已经建成,竹林、石阶、楼阁、庭院,古色古香的建筑依山伴水,秀美宜居宜游。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赏山观景、玩游戏,也能吃到竹筒饭、竹筒鸡等特色美食,切实体验到原生态的夯土民俗文化。

潘市镇高江村农家乐负责人:卢昊保

最主要这个建设出来以后,人家进来有吃有耍,有些东西种起搞养殖,别人到这里来可以带起走,发展好了外面打工的人可以回到家里来,回到家里来,大家都赚得钱到了,我们周边所有的种植养殖都可以卖得出去、推销出去,带来大家周边的一个收入。

与此同时,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,组织村民自发筹集资金近30万元成立了东古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种养产业,利用现有特色的夯土建筑打造特色村落。酿得一手好酒的张年秀承包了村里的酒厂,她坚持用中草药做酒药饼土法酿酒,这样酿出来的酒口味醇和,吃了不辣嗓、不上头。张年秀一年能做一千二百多斤酒,今年增收了七千多元。

潘市镇高江村村民:张年秀

销路情况现在比较可以,我自己做自己卖,现在销量可以。开这个酒厂以来,本身我们就是两个老人家在家里,开酒厂以来搞几千块钱万多块钱,保我俩生活费就可以了,不要国家来负担了,我觉得也要得了。

产业和旅游项目的发展让高江村的村民尝到了“甜头”,许多村民也愿意回来建设家乡。38岁的谢梦忠之前在外务工,去年过年回家看到了村里的好前景,于是也加入种养合作社,投资4万元养起了山林土鸡。1千多只土鸡以市场价50块钱一斤售卖,供不应求,谢梦忠第一年就赚了近4万元。

潘市镇高江村村民:谢梦忠

这毕竟是在自己家里,这刚好挨着屋门口,少赚些也没关系,这先把品牌打好,以后鸡养好。这市场你自己把品牌打出来了,别人就很多人来买。农村鸡硬要以前农村那种养法就好些,前景肯定是好的。

目前,高江村合作社生产的土法酿制米酒、原种稻米、土鸡、土鸭、鹅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均已经上市销售,2021年合作社计划大力发展红薯加工产业,同时将所有农产品整合打造自己特色的“祁山隐-夯土部落”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。

潘市镇高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、第一书记:江超

下一步的话,我们就是说继续加大我们产业的一个发展,希望通过我们现在的这个基础,像我们这个农庄乡村旅游这个项目,带动更多的游客进来,带动土特产品的消费,把这个村里面的产业做得更强更大,也希望村里面的这个有志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这个人,能够吸引进来,还有把外面的资金也吸引进来,所以就是说,共同把我们这个乡村打造的更加美丽,让老百姓能够在我们这个产业发展当中受到得到一个受益,能够走向一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道路。

责编:李强

来源:祁阳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  下载APP